专业号

昆明市海口林场于1956年3月3日经云南省林业厅批准成立,现为昆明市林业和草原局直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。

(一)历史沿革

上世纪50年代,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,森林遭到大面积砍伐生态破坏严重,海口河两岸常年遭受水患灾害。1956年3月3日,为了修复当地破坏严重的生态环境,经云南省林业厅批准,在一个苗圃和两支造林队的基础上成立了海口林场,拉开了海口林场生态建设的序幕。1964年3月3日,周恩来总理亲临海口林场,种下了象征中阿友谊的油橄榄树苗,明确了海口林场“青山常在、永续利用”的使命,通过几代林场人的不懈努力,森林从无到有,直到现在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5.47%。2002年,海口林场正式被确定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,列入财政全额拨款。2011年,海口林场由生产经营型林场逐步向技术管理密集型林场转变,在扎实做好生态建设和资源保护的基础上,工作内容逐步向生态文明教育、爱国主义教育、林业科研科普等方面延伸。2016年,国有林场改革正式实施,海口林场被确定为云南省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单位,通过改革,进一步理顺了林场管理体系,职工享受到了500元/月的基层乡镇补贴,林场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提升,并进一步明确了森林面积每年提升0.55%;森林覆盖率每年提升0.5%;森林蓄积量每年增长0.6万立方米的目标。

(二)党组织建设

现有党员44名,其中在职党员28名,退休党员16名,党总支设总支委员7名。2019年,海口林场第一党支部、第三党支部完成支部规范化建设,第三党支部荣获中共昆明市委组织部、中共昆明市委老干部局颁发的“昆明市离退休干部示范党支部”的荣誉称号。2020年,海口林场第二党支部被中共昆明市委组织部命名为“四星级”示范党支部。

(三)人员编制及内设机构

林场现有事业编制64个,实有在职职工63人,其中管理人员6人,专业技术人员47人,(包括正高1人,副高9人,中级16人,初级18人,见习期3人),工勤人员10人(技师1人,高级工4人,中级工6人,普通工1人);劳务派遣管理工作人员47人(包括扑火队20人),外聘护林员38人。设有党办、办公室、财务科、生产科、林政科、防火办6个职能科室,下设有宽地坝林区、山冲林区、中宝林区、妥乐林区4个林区和1个苗圃、1个后勤管理中心、1个资源管理运营中心。

(四)主要工作职能

林场主要职能包括组织实施植树造林、消灭荒山,调整更新树种、提高林分质量和森林覆盖率,保护好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,做好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等。

现有行政班子领导5名,其中:场长1名、总支书记1名、副场长2名、防火办主任1名。根据林场实际情况,主要工作细分为:林业科技、林场发展规划、有害生物防治、国有林场改革、扫黑除恶、林业宣传、纪检监察、林业扶贫、工青妇及离退休职工服务、人才培养、组织人事、林业行政执法、林业法制、林业行政审核、野生动植物保护、分类经营、资源林政、平安林区建设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、森林防火、重点建设项目推进、新闻及网络发言、安全生产、造林绿化、计划财务、天保工程26项,由5名行政班子领导分别分管。

(五)林场生态价值

海口林场场部位于西山区海口街道境内,管辖面积7161.6公顷,地跨西山区、安宁市和晋宁区三个市(区)的6个街道。截止2020年,管辖面积7161.6公顷,有林地面积6190.9公顷,森林覆盖率75.47%,林木绿化率81.89%,森林蓄积量43万立方米,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4520.6公顷,占林地面积的73.02%。2020年12月7日,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(CFERN)在北京召开了“海口林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”国标认证会,根据滇中森林生态定位站监测数据,认定了海口林场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达每年5.58亿元人民币,相当于昆明市2018年GDP总量的0.11%。

(六)取得的主要成绩

海口林场多年来始终坚持一手紧抓生态建设和保护,一手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,建成了森林公园、昆明林业展览馆、油橄榄专题馆等,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、爱国主义教育和自然教育,形成了两手抓、两手都硬的良好局面。两个文明成果丰硕,被教育部、共青团中央等部位确定为“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”、“全国林草科普基地”、“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”等宣教阵地;先后荣获“全国文明单位”、“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”和“全国十佳林场”等多项荣誉称号。

林业草原大数据建设平台
京ICP备09013815号
基于E-file技术构建